科学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工作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的目标,坚持“强地、扬信、拓天”的学科特色发展道路,以“强化基础、着力前沿、协同创新、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着力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一流科研团队,注重精研学术和科技创新,积极推动技术转移转化,为国家科技进步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现代化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国防科技研究,在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系统与对抗等领域代表了国家水平。在智能仿生机器人、空间自适应光学、绿色能源、现代通行、工业过程控制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先后获得20项国家科技奖,其中以第一单位获奖12项,2013年获得国家科技奖3项。2012年,学校科技经费达到18.2亿元,一直位居全国高校前十名,学校科研院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3年,学校首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阻燃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批准建设。
  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学校承担的任务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学校参与了国庆60周年30个阅兵方阵中22个方阵装备的设计和研制,其数量和深度位居全国高校第一,为我国拥有世界一流的陆军装备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承担科技奥运和奥运安保项目的数量位居全国高校数量第一,如全景式智能仿真编排系统成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艺术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核心利器”,并出色地应用于国庆阅兵、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国家盛典中;动态烟火技术为全世界呈现了以“笑脸”为代表的奥运绚烂烟花;纯电动大客车“独步”奥运核心区更是彰显学校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导地位。
  近年来,学校在航天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微波雷达信号处理设备成为“神八”与“天宫”首次对接的核心部件;“微流控芯片基因扩增装置”实施了中国首次太空基因实验;“嫦娥二号”采取北理工“轨迹”,成功飞越“战神”小行星。
  北京理工大学积极与省市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先后与北京、云南、吉林、辽宁、内蒙古以及全国40多个地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省校、市校合作协议,与百余个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军工企事业系统,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合作共建的23.8万平米的中关村国防科技园已在中关村校区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