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侧记】不辱使命!北理工爆炸科技在天津港“8•12”事故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日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向我校发来感谢信,对北京理工大学在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调查工作中做出的重要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诚挚感谢。
 
  学校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充分发挥军工专业优势,积极组织力量参与事故调查,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以及钱新明、王成等教师,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不计得失,克服困难,深入一线,连续作战,以高水平、专业化的科学分析为查明事故直接原因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和国防科工局的高度认可。
 
 
(图为天津港“8•12”事故现场图片)
 
  2015年8月12日,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是一起特别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引发国内国际高度关注。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和有关法律法规,经国务院批准,由公安部牵头成立了国务院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深入调查。
 
“450吨TNT当量!”,北理工临危受命
 
  北京理工大学不仅拥有我国唯一的爆炸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还在火炸药等研究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长期参与国内重特大爆炸事故的调查工作,面对这次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国家的召唤就是使命与责任,北理工临危受命!
 
  爆炸事故发生后,北理工按照上级要求,第一时间展开组织协调工作。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钱新明教授被要求加入国务院“8·12”事故调查组,接到上级指令后,钱新明教授第一时间中断自己假期所有安排,于8月18日赶赴天津事故现场投入工作。
 

(左图为钱新明教授,右图为王成教授)
 
  本次火灾爆炸事故现场波及面广、爆炸破坏极其严重,且危险化学品种类繁杂、现场污染严重,给调查工作带来极大的技术难度,国内外高度关注。事故单位瑞海公司管理混乱、信息资料全部被毁,事故调查从零开始,这些都给事故调查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如此困难复杂的局面,钱新明教授、王成教授与调查组其他成员,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学严谨的工作原则,打破常规、夜以继日、扎实有力地开展事故调查工作。钱新明教授主要负责事故爆炸燃烧机理、爆炸过程分析与爆炸当量模拟计算工作,王成教授利用自主研发的爆炸高精度大规模仿真软件ExVisual对爆炸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得出事故第一次爆炸能量约为15吨TNT当量,第二次爆炸能量约为430吨TNT当量,考虑期间还发生多次小规模爆炸,最终确定本次事故爆炸总能量约为450吨TNT当量,北理工专家所负责的事故调查技术核心工作,为揭示事故真相,做出重要贡献。
 
再现火灾“原点”,北理工人开启事故调查“第一道门”
 
  任何火灾事故,确定火源是一切调查的起点和关键,而天津港“8•12”火灾爆炸事故,由于爆炸能量大,燃烧时间长,导致在爆炸现场寻找可供参考的证据困难重重,这为火源的确定带来极大挑战。因此,在本次事故调查的开始阶段,认定着火物质和着火源成了整个事故调查的技术核心。
 
  留给调查组的却仅有两个模糊不清的火灾视频,调查组从海关、交通、安监等部门一点一滴收集现场危险物信息,并用现场试验方式,一一测试对比火源火焰情况,以期确认火源情况。但是,大量的测试结果却与事故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在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钱新明教授大胆提出了着火物为硝化棉的假设,并在国防科工局的支持下,设计了相关试验方案并委托权威机构进行了含酸干燥硝化棉的热安定性试验及硝化棉大型点火试验。通过科学的试验,对比事故现场视频火焰结构和燃烧物特征,同时结合天气情况、储存条件、生产和搬运的作业分析等详细信息,最终确认硝化棉为起火物质,这为事故调查打开了“第一道门”。在这一关键环节的论证中,北理工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事故调查报告中唯一被提到的技术支撑单位,北理工不辱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在关键时刻“一言中的”的钱新明教授,曾经为国内多个特别重大爆炸事故的技术调查做出重要贡献。例如,在吉林省宝源丰禽业“6.3”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中,他通过对比试验和数值模拟,为事故辨析“氨气爆炸引起火灾还是火灾引起氨气爆炸”做出重要贡献;在青岛黄岛“11.2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中,他通过在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东花园基地的现场试验,非常完美的再现了爆炸过程,为还原事故破坏状况和事故定量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上工作均得到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的高度评价。
 
鼎力中国爆炸事业,为国铸就安全屏障
 
  北理工能够在一次如此复杂的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中,运用科学手段,揭示事故真相,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其中,有学校多年来矢志军工、潜心科研的默默积累,更有北理工人鼎力中国爆炸事业,为国铸就安全屏障的家国情怀。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内唯一的爆炸科技最高水平研究平台,在国内外爆炸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多年来,实验室始终以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和爆炸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为牵引,以弹药武器装备发展为主要服务对象,结合爆炸灾害预防控制等民用爆炸领域的需求,以原始创新为核心,围绕新时期我国国防科技发展与公共安全,针对爆炸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系统深入地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突出爆炸毁伤与安全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应用新方法研究。不仅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武器装备跨越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也直接推动了爆炸灾害预防控制等民用爆炸领域的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
 
  目前,实验室依托“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和“爆炸与毁伤技术”“新概念/新型结构功能技术”“毁伤与防护材料”三个国家级创新团队,已经成为我国爆炸科学与技术领域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实验室在民用爆炸安全领域方面,不仅建立了热-力-化学反应耦合作用下化学危险品化学反应模型、热传导与辐射模型、热点火与起爆模型、爆轰模型和多种材料本构等一系列高水平的爆炸反应模型,还构造了爆炸高精度计算中物理量保正的计算格式,提出了复杂边界和多物质界面相互作用的高精度计算方法,研发出了爆炸高精度大规模仿真软件。另外,其所建立的气相爆炸、粉尘爆炸、凝聚相爆炸和多相爆轰模拟实验系统,能较好的模拟和再现封闭条件、半封闭条件以及开放条件下爆炸事故的演化过程。
 
  这些研究成果为爆炸事故成因和演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在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等多起重特大爆炸事故分析和调查中发挥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事爆炸科学与技术事业,道路艰辛,与危险相伴,但是在北京理工大学这样一所传承延安精神,矢志军工国防的学校中,一代代北理工人,始终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己任,潜心研究,默默积累,在国家与人民危难之际、需要之时,为国鼎力。